“學段銜接”在海爾希望小學科學課程中的實施情況調研

尊敬的老師:

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參與本次問卷調查。本問卷基于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教監(jiān)管〔20232號)的政策背景,旨在了解您作為科學教師“大中小各學段銜接”理念的認知程度、態(tài)度傾向,以及該理念在本??茖W課程中的具體實施情況,以期為助推小學科學教育改革提供參考。本問卷采用匿名形式,所有數(shù)據(jù)僅用于學術研究,請您根據(jù)實際情況放心作答。衷心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別?
2.您的年齡?
3.您的最高學歷(含目前在讀)?
4.您所學專業(yè)是?
5.您的職稱是?
6.您的專兼職情況是?
7.您的科學課教齡是?
8.您所任教的科學課程年級是?
9.您一周上科學課的課時量是?
10.您認為科學教育中學段銜接最重要的責任主體是?
11.您認為加強大中小各學段知識銜接的首要意義在于?
二、科學教師對大中小各學段知識銜接的認知與態(tài)度

1.我熟悉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中有關“學段銜接”的具體規(guī)定。

2.我認為小學科學課程應該注重與中學/大學科學課程的知識銜接。

3.我認為加強小學與中學/大學科學知識的銜接,能夠為當前學習錨定未來方向,激發(fā)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和長期學習動力。

4.我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挖掘小學科學知識與中學/大學科學知識的銜接點。

5.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將知識銜接的理念落實到科學課程教學中。

三、科學教師大中小各學段知識銜接實施情況

1.在備課時,我會主動查閱科學課程標準中的各學段目標,了解后續(xù)學習要求。

2.我會收集相鄰學段(低段/高段)的科學教學資源(如教材、案例等)作為備課參考。

3.在設計教案時,我會明確標注本課程內容與上下學段的聯(lián)系點(如“此處為初中力學鋪墊”)。

4.我會設計一些過渡性的探究和實踐活動,使本學段教學內容能夠支撐學生的后續(xù)學習。

5.我會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前瞻性鋪墊,提示當前學習的某個知識在后續(xù)學段如何深化。

6.當學生在課堂中提出超出當前教學范圍的科學問題時,我會以此為契機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7.在隨堂練習或單元測驗中,我會以少量題目來直接或間接考察學生對知識間前后聯(lián)系的理解。

8.我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效果,調整跨學段知識的教學深度和呈現(xiàn)方式。

9.請分享一個您成功實施的學段銜接教學案例。

10.您在實施學段銜接教學時遇到過哪些困難?

四、科學教師大中小各學段銜接教學的影響因素

1.我了解初中及更高學段(高中/大學)科學課程的知識體系與學習目標,能夠準確把握知識銜接點。

2.學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能夠支持跨學段銜接教學有效開展。

3.在保證基礎教學的前提下,我能夠分配必要的時間來進行跨學段銜接教學的備課和研究。

4.學?,F(xiàn)有的教學資源(如實驗設備、教具和數(shù)據(jù)庫)能夠滿足我進行跨學段銜接教學的需求。

5.學校為教師開展跨學段銜接教學(如教研活動、課程開發(fā)等)提供專門的經費支持。

6.當前小學科學課程評價(考試/測驗等)主要關注知識點本身掌握情況,很少考察學生對知識縱向發(fā)展的理解。

7.學校的教師考核制度基本未將學段銜接教學作為考量教學能力或工作成效的指標。

8.學校定期組織跨學段(大中小學)教師聯(lián)合教研或經驗交流活動。

9.學校宣傳欄、走廊展板等環(huán)境設計(如展示學段銜接標語、跨學段科學知識圖譜),能有效提升我在教學中關注和落實學段銜接的自覺性。

10.在教研組集體備課或研討時,教師們會自發(fā)地討論當前教學內容與中學/大學階段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